
3D打印能否幫助人們拯救稀有動物?
印度 Papum Pare 的Nabam Bapu、Anang Tadar 和Likha Nana 創辦了一家名爲Arunachal Ivory and Ornaments 的公司,該公司使用 3D 打印技術再現象牙、野豬牙齒、雲豹牙齒以及鷹爪。該團隊希望出售這些物品並將其供應給部落,這樣他們就不必爲了進行儀式而獵殺動物至滅絕。
珍稀動物複製品細分市場
這家公司專注於製作複製品,位於印度東北部的阿魯納恰爾邦,這裡是低地雨林中老虎、雲豹、鷹和犀鳥的棲息地。 該地區也是尼什社區的所在地,尼什是該邦最大的高山族部落,該部落的男性傳統上會戴一頂名為byopa的手工編織藤帽,帽頂上裝潢著大犀鳥的上喙和盔甲,還有鷹帽和動物爪子的裝潢。 這些裝潢象徵著對叢林的統治和天空的統治,被認為是身份的象徵。
雲豹尖牙的3D複製品
Source:Arunachal
隨着野生動物數量的減少,狩獵稀有動物和使用它們的身體部位製作頭飾已成爲一個問題。因此,來自Papum Pare區的企業家Nabam Bapu開始思考替代方案。在2020年1月,他與技術創新者Anang Tadar合作,使用3D打印技術成功複製了動物部位,爲傳統頭飾提供了代替品。
這項創新能夠解決狩獵稀有動物的問題,並滿足原住民的文化需求。通過使用3D打印技術,他們能夠製作出與真實動物部位相似的複製品,提供給那些希望佩戴頭飾的人們。這不僅保護了野生動物,還維護了尼什社區傳統文化的完整性。
Tadar表示,他們花了兩年的時間來採購該產品的原材料,包括一系列合成樹脂、塑料材料、木材和防火玻璃。他們還在探索使用植物基環保樹脂去製造。
拯救野生動物並恢復文化習俗
印度案例僅是全球衆多採用3D打印技術保護野生動物案例之一。在南部非洲,野豹保護慈善機構Panthera於2013年啓動了Furs for Life計劃,使用合成材料生產豹皮斗篷,替代了真正的豹皮,這些斗篷在南非最大的原住民教堂Shembe的追隨者中使用。該慈善機構估計,該項目已使斗篷中真豹皮的使用量減少了50%。Tadar表示,讓村裏的長者查證3D打印的質量非常關鍵,因他们有狩猎多年经验, 只有他们才能正确评估是否接近真正的动物部位。Bapu與歷史研究員Likha Nana,也是他的妻子,共同創辦了初創公司Arunachal Ivory and Ornaments。迄今爲止,該公司已經制作了100多件雲豹和虎的乳白色牙齒複製品,以及野豬的牙齒和鷹的霓虹黃色爪子。他們目前正致力於研究印度犀鳥喙的3D打印技術。
鷹爪
Source:Arunachal
3D打印能否保護住這些瀕危動物?
阿魯納恰爾邦是26個主要部落的家園,包括尼什族、阿迪族、加洛族、阿帕塔尼族和塔金族。 由於擔心他們的文化和傳統習俗正在衰落,阿魯納恰爾邦政府鼓勵學生每週五穿傳統服裝,政府工作人員每月穿一次。
雖然當局正在努力打擊偷獵和全球非法野生動物貿易,但副首席野生動物管理員Tana Tapi表示在阿魯納恰爾邦,監控偷獵活動可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。
Arunachal象牙和飾品公司希望在打擊這種非法貿易的鬥爭中自己能發揮作用。在印度東北部從事保護工作十年的研究人員Rajkamal Goswami表示,3D打印技術的成功取決於當地社區如何採用它們。企業家應該努力說服當地有影響力的機構採用此類產品,以真正改變狩獵的範圍和強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