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1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

國際博物館協會將2021年的主題定為“博物館的未來:恢復與重塑”。在國內疫情零星反復與全球疫情嚴峻的當下,大眾對文物復修、文物數碼化、多元的文化體驗方式及新型的傳播形式更加關注。

 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2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 

近年來,日臻完善的3D掃描數碼化技術正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在眾多領域之中。文物復修行業同樣也趕上了這科技趨勢。我們今次就了解一下3D掃描數碼化技術在文物復修領域的應用。

曾經大熱一時的紀錄片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,讓不少人見識到文物修復的魅力,但文物修復同時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,每一次失誤都可能會導致一件藏品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化為烏有。現在我們擁有了3D技術,就能讓文物修復工作如虎添翼:我們不僅可以大大縮短修復週期,降低修復難度,同時也能做到精確修復,避免對文物造成二次破壞,修舊如“舊”,保持原態之餘,文物能「重煥新生」。

 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3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4

Image source: Shining3D

 

近年來,一些人類文明遺跡遭到重創,許多博物館把文物保護的重點從「搶救」轉向「預防」。但傳統的文物採集、存檔方式,不僅容易造成對文物的二次破壞,且很難將文物的細節和色彩完整保存下來,後期檔案保存調取也較為不便。相反,3D掃描數碼化技術可在零接觸的情況下,高效地獲取文物原型的各項資料,建立可供隨時調閱的「文物數碼化檔案庫」,讓文物得以永存。

 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5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6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 

疫情的爆發讓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受到了嚴峻的考驗,但重壓之下,危機也成為加快博物館業革新的一種催化劑。「雲展覽」「雲考古」「雲直播」等成為熱搜詞。其中,借助3D數碼化、多媒體及AR虛擬實境等技術搭建的「雲上虛擬博物館」,以其無界限功能,受到全球博物館及觀眾的追捧。

 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7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8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國際博物館日,文物感知歷史,3D掃描技術連結未來9

Image source:Shining3D

 

3D掃描數碼化技術是還原文物展品及場景的理想方式,為雲上虛擬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資料基礎。借助3D掃描設備,實現文物紋理的毫米級掃描;再利用多媒體及AR技術將文物「復原」,讓人足不出戶就能一睹文物的風采,產生親臨其境的觀賞體驗。




Post a comment